国家新创奖 生医研发跃进
国家新创奖 生医研发跃进 | 2016-12-29 |
【自由时报 2016-12-29 李惠芬、程婷】
国家新创奖今年进入第十三届,共有一○七个机构、一四二个参赛项目,现场近五十个新创技术联合展出。总览本届参赛技术,看得出国内整体的研发已经朝高端、更具国际竞争门槛的项目,例如结合ICT、大数据跨领域的智慧医疗等,都是未来国际研发的重要方向。
在科技部支持下,「国家新创奖」邀由科技部、卫福部、经济部等多位首长及六十多位各领域专家,歷时半年,审视共一四二项生医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临床医界之创新技术,最终择选出足具关键核心和技术优势之二十五项企业、九间初创及四十二项学研医创新技术强项获奖。
扩大协助初创企业经营规模化
科技部产学司司长邱求慧表示,为鼓励学界投入创新创业,国家新创奖今年特别设立「初创企业奖」,获选的初创企业将由科技部商化计画协助创投筹资、营运经营、强化财务体质,目的在帮助初创企业取得足够资源、快速扩大营运规模,走过最艰难的草创期。
邱求慧表示,歷经不同领域评审分阶段审查,今年初创企业奖有九间得奖,许多为国家型计画、育苗计画的亮点技术成果。工研院奈米团队成立的巨生生医、中国医药大学团队的长新生医、源自中原大学薄膜中心的普瑞博生技、台湾大学团队的精能医学和太豪生医,以及来自中研院团队的硅基分子电测、中兴大学的瑞霸生技、成功大学的兰卉生技和集合不同医疗体系医管专家共组而成的领航大健康。
邱求慧认为,跨领域合作,已是初创企业的趋势,很多初创企业的前身皆在学界孕育,大家选择创新创业,从学界跨足至产业界,科技部乐见其成外,加强辅导与扶植,以期产学合作更加紧密。
新创奖评审团召集人张文昌院士则表示,今年企业组,新药开发项目涵盖过敏、癌症、感染或发炎各项适应症,而且多数开发阶段都已推进临床二期,并规划多国试验;学研组参赛项目丰富多元、创意十足,针对食安、空污、能源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切中市场需求。尤其在新药与医材开发上,半数团队有临床医师积极参与;而农业食品、化工材料、能源环保领域的研发项目中,六十五%有产学合作或已技转,甚至规划创新创业。临床组则多由医疗人员需求出发,七成已有产品或原型机实际使用;整体而言,超过七成项目拥有国际专利,近四成申请PCT或有三国以上专利布局。
本届国家新创奖利用颁奖典礼之际,场外也有创新研发联展。生策会会长张善政到展示摊位仔细观看研发品时表示,有好多创新研发产品都让人印象深刻,「连我自己都吓一跳,现在已经可以这样了!」不过,他说:「要有耐心等一下,这些好东西在市面上还看不到。」本届有五十个创新产品,都是值得期待的!
而生技产业跨足领域不断地扩大,张善政说:「连半导体也没有缺席!」大家群策群力地将生技产业面向多元化,期待这个产业更加发光发热。
参赛团队创新高 评审不好当
实务、临床医疗、创投评估、法规审验的专家委员尽心投入,从技术优势、市场价值、智财布局、商业模式等不同的面向,共同来评估学界的研发成果,给予团队推进商化的专业意见。
裘正健表示,虽要花更多时间去评审,也可以从中看出台湾生技整体的研发已经朝向更高端、更具国际竞争门槛的项目,也有更多结合ICT、大数据与跨领域的智慧医疗,都是未来国际研发的重要方向,值得大家鼓励与喝采!
生策会副会长张文昌指出,看到团队有更长远、完整的研发计画,代表着国内的团队除了有好的idea,对于后续的上市流程、法规、国际专利、跨国临床的knowhow更为成熟,相信整体新创企业在未来进入市场的成功率与机会,将可以有大幅度的提升。
国防医学院院长司徒惠康也很骄傲地说,医材组有新技术世代的产品在国际合作与上市有亮眼的成就,也有分析系统软体与手术产品创新前瞻设计,在协助医师诊断、减少手术次数有临床上实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