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关键 杨育民:未来新药研发12个月就能出药

速度是关键 杨育民:未来新药研发12个月就能出药
2016-09-07

【工商时报  2016-09-06  记者杜蕙蓉】

 

前罗氏大药厂全球技术营运总裁杨育民表示,10年后全球生技产业为了解决医疗支出和伊波拉(Ebola)、兹卡(Zika)等病毒爆发,将迫使新药研发12个月能出药,而不是目前的3到4年的新单抗治疗的发展时程。

 

杨育民是在今天BTC会议上解构了10年后的生技产业态势。他认为,2026年后的生技产业竞争力是靠智产、靠质量、靠速度、靠弹性,而不是单靠价格,在质量、速度、弹性上要靠Process Development能力,而全球研发生产,则靠CRO和CMO。

 

他指出,10年后的生技产业变化,因为要减少医疗支出,各国政府将积极投入生物药,例如癌症复合疗法(combination therapy ) 的方向,而老人病和药价将是社会大问题,新药开发临床实验支出和新药价格合理性,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s)市场会愈发成熟,新药会开始慢慢造福全球70亿人,而不是目前只照顾20亿人,另外,中国将成为生技世界第二大,两岸生技临床实验合作是双赢,不宜忽视。

 

杨育民/国际大药厂老化台湾应把握机会 两岸生医合作期待关键一步
2016-09-07

【经济日报  2016-09-07   黄文奇採访整理】

 

(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咨议会议委员杨育民口述)

 

我在国外这几年,观察了不少国家生医产业的「生态系统」(Eco System),美国的旧金山、波士顿的生态系统,最值得台湾借鑑,来建构台湾成为亚太生技医药研发创新与产业重镇。

 

多年来,我住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在波士顿有几位客户,我发现两个地方的生医产业的生态系统非常良好,除了透明兴利的技转法规和公平文明双赢的行为,他们还有很健全的产业「心态」,投资者、创业者、学研单位、政府、社区与媒体和意见领袖彼此间除了有良好的互动,还具备互补、互助、互爱的精神,台湾也可以创造这样的文化生态。

 

这次我受邀回国,在今年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咨议会议(BTC)做专题演讲,首先容许我说段往事。十年前,2006年我在Genentech服务、极忙,堪称百废待举,当年11月感恩节,终于可以鬆一口气,却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端是中研院前院长翁启惠,他邀请我回台湾帮忙,那时我并不认识翁院长,但十年来,我感觉到他是个诚恳、诚实、绝好的科学家,他的科学成就是国之骄傲,能力是国之宝。

 

台湾正处于全球生技发展的浪头,必须把握黄金十年。想像一下十年后的世界将有巨变,超级电脑、超高速网路、自动化机器人取代服务人员、自动驾驶汽车等都将进入日常生活,而生医在这十年当然也会持续发展,包括基因、细胞等疗法勃兴,癌症将可治疗、爱滋病等困难疾病可受到控制,重点是人口会持续老化,

 

但未来十年内有些事情仍不改变,譬如,美国的生医製药业仍将是龙头、单株抗体药物仍是第一,而大药厂林立的世界,台湾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大药厂因为不断的併购,规模大到效率不彰,可能50个人团队要花五年才能弄出一个品项进入临床(IND),但台湾十多个人、用三年就能弄出一个,这就是台湾的竞争力。

 

十年间国际大药厂整併不会改变,换言之,大药厂还会持续「老化」,导致研发能量每年降低。台湾在生医领域的「小」公司很多,波士顿这样的「小」公司也不少,台湾也可创造出几百个这样的公司,打国际战。

 

其次,基因与细胞疗法、单株抗体、双能单株抗体、抗体药物连结药(ADC)、精密的个人化药物都将在十年后成为主流,但不变的是,药品价格仍居高不下,这也是台湾的利基之一。

 

在区域竞合上,我认为台湾也有优势,以两岸在生医产业的合作为例,临床试验的合作已经开始,未来要进一步合作以创造双赢,两岸的生医合作是重要的一步,台湾绝不可忽略。

 

除了健全的产业「心态」,波士顿与旧金山有值得台湾学习的地方,包括冒险犯难的创业精神、瞭解风险并励风险,还有菁英功绩体制(Meritocracy),这是指在公平竞争原则下,创新投资成功者可以获得引人注目的巨额奖励。孔子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台湾是个「有道」的国家,有能力的科学家不该贫贱。

 

未来,台湾应该要上下合作、团结一致,而生医产业应该以疾病为敌、以病人为中心、为产业而努力,因为生物科技生医产业是全民的,从来就不是某个党派或个人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