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药物输送系统 突破心血管再生难题

新型药物输送系统 突破心血管再生难题
2016-11-23

【台湾时报  2016-11-23  记者张添福】

 

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清河、罗傅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具导航能力且可重复投递之新型标靶药物输送系统」,药物、幹细胞或血管生长因子得以精准输送至人体患部,能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再生;此项技术将为糖尿病引发的下肢缺血患者带来福音,也可望应用于癌症治疗。此研究成果十一月十六日刊登于国际顶尖期刊「科学转译医学」,并被选为重点论文,向世界主要媒体发文介绍。

 

中研院生医所研究员、同时也是台大医院心血管外科医师谢清河表示,目前心血管疾病高居全球死亡率第一位。以心肌梗塞为例,心肌细胞在缺血几个小时内便会大量死亡,即便以溶血栓药物或心导管介入性治疗,也无法恢復正常功能。此外,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高胆固醇的族群常因血管阻塞造成下肢缺血,导致病人无法行走、伤口癒合不良,甚至必须截肢。

 

谢清河说,人类心血管组织再生不易,即使利用药物或细胞治疗,也无法专一、持续将药物注射至治疗部位。组织再生过程十分复杂,不仅需要多种血管新生因子,每种因子在血管新生的各步骤中皆扮演不同角色,其有效作用的时间长短不一、发生作用的细胞又不同、作用机制也大相迳庭。一个可行的方式是,模拟血管新生的节奏,进行阶段性的药物、生长因子或幹细胞治疗。

 

谢清河团队利用「抗体与受体具专一性结合」的概念,将由罗傅伦团队所研发的抗聚乙二醇抗体,与生物可分解之水凝胶共同混合后,注射至治疗部位建立「标靶」。接下来注射带有PEG的药物,经全身循环后,仍会被引导到水胶注射的标记位置,标靶将如磁铁般吸附药物,药物得以精准到达治疗部位。

 

罗傅伦博士表示,通常只有少于百分之一的药物能抵达患部,药物也无法在患部久留。透过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我们可以让药物维持在正确的位置,增加治疗效果。

 

论文第一作者吴佩蓉表示,此技术歷经四年的研发与实验,已成功治疗老鼠及兰屿猪下肢缺血,以实验老鼠为例,首先替缺血的下肢建立药物标靶系统,再分别注射两种不同生长因子,一个保护血管免于伤害,另一个则协助新血管的生成,疗程结束后老鼠下肢的血液流量增加百分之四十,证明该技术确能协助血管新生。

 

谢清河强调,此技术可提升多种药物的标靶治疗,并降低药物使用剂量,减少对其他健康组织的毒性。期待此技术能尽快进行临床试验,未来将嘉惠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传输平台也可望应用于癌症治疗,藉由提升药物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