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西洋鲑鱼开发成功 3年后量产
国产大西洋鲑鱼开发成功 3年后量产 | 2016-05-12 |
【中央社 2016-05-12 杨淑闵】
农委会渔业署署长蔡日耀今天宣布「台湾大西洋鲑鱼孵化育苗技术」开发成功;计画主持人冉繁华预计 3年后量产,取代国内市场年需求50亿元的 2成、5年后达 5成。
据渔业署资料显示,大西洋鲑鱼(Salmo salar)最适温度为摄氏 6到16度,在受精卵孵化及幼鱼时期,生活在淡水环境,银化过程后至海水环境成长,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沿岸,包括北美洲东岸、格兰陵岛及欧洲沿海地区,属冷水性鱼类。
目前挪威等北欧国家,因为水温与环境适宜,加上箱网养殖技术成熟,成为全球重要的鲑鱼生产区域。台湾地处热带及亚热带环境,海水均温摄氏24到27度,并不适合鲑鱼养殖。
渔业署今天召开记者会公布以上讯息。蔡日耀说,「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经成功了!」但他也说,「还要再经过培养种鱼,包括公跟母的种鱼,然后再繁衍下一代。还需要一些时间,可能也不是今或明年就可以成功」。
不过,蔡日耀笑说,「目前有关受精卵进口之后,进行繁殖以及育成方面,已100%没有问题了,渔业署也希望愈快量产愈好,并希望可以完全取代进口的市场需求量」。
渔业署统计,鲑鱼在台湾每年有近新台币50亿元的市场需求,目前市售需求都依赖进口,近 3年进口量年平均近 2万公吨,国内市场批发价格每公斤新台币200到250元。
「台湾大西洋鲑鱼孵化育苗技术」计画主持人、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系副教授冉繁华说,目前渔业署规划多头推进国产大西洋鲑鱼计画中,还能运用冷、温水温差发电,导入绿能;合计高雄永安、大观发电场及农委会水试所在东部的深层海水试验三方同时进行鲑鱼孵化育苗计画,预计3年后鲑鱼可上市,取代20%国内市场需求、5年后取代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