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会长专访 解决合併法规问题、吸引闲置资金、扩大科技预算投入产品开发…

生策会长专访 解决合併法规问题、吸引闲置资金、扩大科技预算投入产品开发…
2016-07-18

【经济日报  2016-07-18  记者黄文奇】

 

行政院前院长张善政担任国家生技医疗产业策进会(生策会)会长后,首度在生策会内组成「小内阁」,找来产官学界菁英协助政府解决生技产业面临的困境,推动台湾生技打入国际。他认为,必须先解决企业合併法规问题,提高闲置资金投资生技比重,并加大科技预算在产品开发的比重,以利产业发展。

 

张善政指出,台湾在生技领域,至少有三项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生产力、产业强度与人才教育;他强调,生策会的未来扮演生技产业推动的角色不变,而量能持续扩大,希望能继续作为政府的「后盾」,协助蔡英文总统与副总统陈建仁主导政策做产业界后盾,让台湾生技能走到全球,打世界盃。以下是张善政专访纪要:

 

问:台湾生技业当前最大问题为何、如何解决?

 

答:台湾生技产业目前跟国际相较,有许多优势,当然也有「弱项」。

 

从分项来看,台湾在「产业支持」、「智财保护」、「政府政策」与「基础建设」四个方面的指标最佳,显见台湾发展生技的主要国际优势在于具备友善的资本环境、充沛的研发能量、严谨的政策与法规制度及良好的硬体等基础建设。不过,台湾在生技产业发展的弱项就亟待解决。

 

如何协助政府运用政策和妥适的资源分配,帮助产业在现有的基础和优势上,快速扩大规模和打进国际市场、放大产值,是未来生技产业是否能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关键。我认为有几个方向可以着墨。

 

其中,解决规模太小的问题,必须鼓励併购、活化海内外筹资。在作法上,须改善过时法规促进生技投资及公司买卖、合併,配合活化海内外筹资,来进一步打造世界级的生技公司。

 

其次,必须提高闲置资金投资生技比重,应开放国内民营寿险、银行闲置资金进入生技产业领域的投资。

 

另外,资源分配也非常重要,政府可思考如何妥善将资源一部分改投入产业末端的产品开发,以加速临床速度、加大人才吸纳并扩大企业规模,来准备打国际盃。

 

至于产值太小的问题,由于我国生技产业当前仍属于「中小型企业」,相较国际上动辄营收上千亿元的大药厂,台湾能见度难免不佳。政府可在政策与做法上协助国内企业整併,并在末端通路、后端行销的开拓上给予支持,加强台湾与国际连结。

 

问:生技人才的培养该如何努力?

 

答:最大的问题是「科技基本法施行细则」要订出来,目前新政府中,教育部政务次长陈良基是真正了解问题的人,台湾各产业包括生技业都存在「产学落差」的问题,目前都已经知道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最了解的就是他。因为陈良基在台大担任副校长任内,就一直在推动产学合作与人才培育的工作,当时学校的产学合作有关法规都已经鬆绑的差不多,或许可以借重他在这方面的经验,鬆绑产学间人才运用的法规问题,释放人才能量进入业界。

 

问:对推动台湾生技产业有哪些具体想法?

 

答:我在科技政委与部长任内,就一直与生策会保持「合作」关係,这让我这个「科技人」很快了解生技产业的内涵。下一步我想生策会可协助新政府一起完成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做大产业 产学大咖助阵

 

问:您在生策会成立「小内阁」,这些平台未来如何分工、推动哪些事情?

 

答:所谓的「小内阁」是个暱称,就是为了要做事情,而把重要的几个产业界人士找来共襄盛举。我在生策会内部成立七大委员会,每个委员会任命一位主任委员负责,这些人士都是产官学界的菁英,都是对生技领域非常熟稔的人才,有他们协助,会很快地让生策会量能扩大。

 

譬如国际合作委员会我找了中研院院士陈良博担任主任委员,他在国际产业界非常有经验,与蔡总统、陈建仁也非常熟,可以直接跟新政府沟通无碍。最近,我请陈良博引进企业界人才到美国顶尖的学府交流,快速的让业界与国际脉动接轨,带入美国硅谷、波士顿等地区的生技创新能量,加持台湾真正成为生技岛的梦想。

 

另外,在两岸合作方面,由中天集团总裁路孔明担任主委,他将在两岸政府的临床试验合作「4+4」的基础上,藉由他在两岸合作新药开发的经验,找到双方试点的第一个方案。此外,也可借重中天集团的百亿钻石生技投资资本,协助台湾的新药公司行成较大规模的两岸竞争利基。

 

至于产业合作,我请易威生医董事长李世仁帮忙,透过「国家新创奖」作为选题平台,生策会跟钻石生技合作,总计三年已投资38亿元成立五家新创公司,这样的产业合作也会持续,希望找到有技术创新潜力的团队,协助他们募资、扩大规模。这些年来,李世仁已经协助成立多家公司,这也是他经验强项所在。

 

另外还有奖励验证、政府合作、法规政策、会务发展等领域,我特别请许重义、钱宗良、胡幼圃、吴明发四位委员襄助;其中,许重义是医界大老,在医疗领域透过SNQ国家品质标章、国家生技医疗品质奖来协助生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钱宗良曾经担任科技部政务次长也在内阁协助我多年,对于政府事务熟悉;胡幼圃委员则曾任考试院生技专门委员,可以帮忙调和台湾与国际的法规,譬如台湾加入TPP后面临的专利法规等。当然,生策会对内的会务则要委请生策会执行长吴明发继续推动,他在生策会担任执行长多年,这部分还要仰赖他多帮忙。

 

南向发展 先从星国着手

 

问:政策推动不容易,如何让产官学携手合作?

 

答:这确实不容易,像过去行政院与生策会合作推动的「生医政策总体检」提出了33项建言,当时,其实生策会帮了很多忙。由创会会长、当时的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出面协调,我则是协助当时的行政院长陈沖推动后续工作。坦白说,当时陈沖确实有疑虑,怕一旦答应了却交不了差。

 

当时我在协助陈院长沖此事前,已经跟生策会有过密集的交换意见,也看过33项的内容,我认为有难度但不是做不到,因此建议陈沖共襄盛举,当时他也慨然允诺,才能促成这项大事,如今看来,不是做不到,只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产业要突破困境,一定得大家携手合作、勇往直前。

 

问:对于南向政策,政府与产业界该怎么配合?

 

答:就生技产业来看,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仍是欧美,当然,台湾绝不能只看欧美市场而忽略亚洲市场,亚洲除了大陆,也包括东南亚国家等;大陆市场我们可以透过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和目前已经完成的临床试验合作「4+4」方案继续推进,未来可能变成全面合作,扩大市场量能。

 

至于东南亚市场,可以先从新加坡着手,若台湾与新加坡能率先进行产品的互认,甚至由台湾协助这些东南亚国家审查药品,或许推动其他国家与台湾产品交流就很有机会,当然,这些都必须法规单位如TFDA、药品认证单位如CDE的协助。

 

问:可否分享你有效率工作的秘诀?

 

答:我目前除了接受生策会等单位邀请,也在学校兼课,偶尔回花莲种种田。过去在行政院长任内,最大的事情就是遇到南部地震,当时压力确实不小,但也因为有各界的帮忙,让台南、高雄底等很快就度过难关。

 

我工作最大优点是懂得排解压力,在科技业界多年高压环境下,让我养成工作、生活分离的能力,我不会把压力带回家。因为压力是工作的障碍,工作的时候全心投入,回家后就是完全放鬆,因此即使在高压的状态下,我仍能正常作息与睡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