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策會長專訪 解決合併法規問題、吸引閒置資金、擴大科技預算投入產品開發…

生策會長專訪 解決合併法規問題、吸引閒置資金、擴大科技預算投入產品開發…
2016-07-18

【經濟日報  2016-07-18  記者黃文奇】

 

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擔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生策會)會長後,首度在生策會內組成「小內閣」,找來產官學界菁英協助政府解決生技產業面臨的困境,推動台灣生技打入國際。他認為,必須先解決企業合併法規問題,提高閒置資金投資生技比重,並加大科技預算在產品開發的比重,以利產業發展。

 

張善政指出,台灣在生技領域,至少有三項問題亟待解決,包括生產力、產業強度與人才教育;他強調,生策會的未來扮演生技產業推動的角色不變,而量能持續擴大,希望能繼續作為政府的「後盾」,協助蔡英文總統與副總統陳建仁主導政策做產業界後盾,讓台灣生技能走到全球,打世界盃。以下是張善政專訪紀要:

 

問:台灣生技業當前最大問題為何、如何解決?

 

答:台灣生技產業目前跟國際相較,有許多優勢,當然也有「弱項」。

 

從分項來看,台灣在「產業支持」、「智財保護」、「政府政策」與「基礎建設」四個方面的指標最佳,顯見台灣發展生技的主要國際優勢在於具備友善的資本環境、充沛的研發能量、嚴謹的政策與法規制度及良好的硬體等基礎建設。不過,台灣在生技產業發展的弱項就亟待解決。

 

如何協助政府運用政策和妥適的資源分配,幫助產業在現有的基礎和優勢上,快速擴大規模和打進國際市場、放大產值,是未來生技產業是否能在國際上被認可的關鍵。我認為有幾個方向可以著墨。

 

其中,解決規模太小的問題,必須鼓勵併購、活化海內外籌資。在作法上,須改善過時法規促進生技投資及公司買賣、合併,配合活化海內外籌資,來進一步打造世界級的生技公司。

 

其次,必須提高閒置資金投資生技比重,應開放國內民營壽險、銀行閒置資金進入生技產業領域的投資。

 

另外,資源分配也非常重要,政府可思考如何妥善將資源一部分改投入產業末端的產品開發,以加速臨床速度、加大人才吸納並擴大企業規模,來準備打國際盃。

 

至於產值太小的問題,由於我國生技產業當前仍屬於「中小型企業」,相較國際上動輒營收上千億元的大藥廠,台灣能見度難免不佳。政府可在政策與做法上協助國內企業整併,並在末端通路、後端行銷的開拓上給予支持,加強台灣與國際連結。

 

問:生技人才的培養該如何努力?

 

答:最大的問題是「科技基本法施行細則」要訂出來,目前新政府中,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是真正了解問題的人,台灣各產業包括生技業都存在「產學落差」的問題,目前都已經知道關鍵所在,對此問題最了解的就是他。因為陳良基在台大擔任副校長任內,就一直在推動產學合作與人才培育的工作,當時學校的產學合作有關法規都已經鬆綁的差不多,或許可以借重他在這方面的經驗,鬆綁產學間人才運用的法規問題,釋放人才能量進入業界。

 

問:對推動台灣生技產業有哪些具體想法?

 

答:我在科技政委與部長任內,就一直與生策會保持「合作」關係,這讓我這個「科技人」很快了解生技產業的內涵。下一步我想生策會可協助新政府一起完成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

 

做大產業 產學大咖助陣

 

問:您在生策會成立「小內閣」,這些平台未來如何分工、推動哪些事情?

 

答:所謂的「小內閣」是個暱稱,就是為了要做事情,而把重要的幾個產業界人士找來共襄盛舉。我在生策會內部成立七大委員會,每個委員會任命一位主任委員負責,這些人士都是產官學界的菁英,都是對生技領域非常熟稔的人才,有他們協助,會很快地讓生策會量能擴大。

 

譬如國際合作委員會我找了中研院院士陳良博擔任主任委員,他在國際產業界非常有經驗,與蔡總統、陳建仁也非常熟,可以直接跟新政府溝通無礙。最近,我請陳良博引進企業界人才到美國頂尖的學府交流,快速的讓業界與國際脈動接軌,帶入美國矽穀、波士頓等地區的生技創新能量,加持台灣真正成為生技島的夢想。

 

另外,在兩岸合作方面,由中天集團總裁路孔明擔任主委,他將在兩岸政府的臨床試驗合作「4+4」的基礎上,藉由他在兩岸合作新藥開發的經驗,找到雙方試點的第一個方案。此外,也可借重中天集團的百億鑽石生技投資資本,協助台灣的新藥公司行成較大規模的兩岸競爭利基。

 

至於產業合作,我請易威生醫董事長李世仁幫忙,透過「國家新創獎」作為選題平台,生策會跟鑽石生技合作,總計三年已投資38億元成立五家新創公司,這樣的產業合作也會持續,希望找到有技術創新潛力的團隊,協助他們募資、擴大規模。這些年來,李世仁已經協助成立多家公司,這也是他經驗強項所在。

 

另外還有獎勵驗證、政府合作、法規政策、會務發展等領域,我特別請許重義、錢宗良、胡幼圃、吳明發四位委員襄助;其中,許重義是醫界大老,在醫療領域透過SNQ國家品質標章、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來協助生技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錢宗良曾經擔任科技部政務次長也在內閣協助我多年,對於政府事務熟悉;胡幼圃委員則曾任考試院生技專門委員,可以幫忙調和台灣與國際的法規,譬如台灣加入TPP後面臨的專利法規等。當然,生策會對內的會務則要委請生策會執行長吳明發繼續推動,他在生策會擔任執行長多年,這部分還要仰賴他多幫忙。

 

南向發展 先從星國著手

 

問:政策推動不容易,如何讓產官學攜手合作?

 

答:這確實不容易,像過去行政院與生策會合作推動的「生醫政策總體檢」提出了33項建言,當時,其實生策會幫了很多忙。由創會會長、當時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出面協調,我則是協助當時的行政院長陳沖推動後續工作。坦白說,當時陳沖確實有疑慮,怕一旦答應了卻交不了差。

 

當時我在協助陳院長沖此事前,已經跟生策會有過密集的交換意見,也看過33項的內容,我認為有難度但不是做不到,因此建議陳沖共襄盛舉,當時他也慨然允諾,才能促成這項大事,如今看來,不是做不到,隻是做與不做的問題,產業要突破困境,一定得大家攜手合作、勇往直前。

 

問:對於南向政策,政府與產業界該怎麼配合?

 

答:就生技產業來看,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仍是歐美,當然,台灣絕不能隻看歐美市場而忽略亞洲市場,亞洲除了大陸,也包括東南亞國家等;大陸市場我們可以透過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和目前已經完成的臨床試驗合作「4+4」方案繼續推進,未來可能變成全面合作,擴大市場量能。

 

至於東南亞市場,可以先從新加坡著手,若台灣與新加坡能率先進行產品的互認,甚至由台灣協助這些東南亞國家審查藥品,或許推動其他國家與台灣產品交流就很有機會,當然,這些都必須法規單位如TFDA、藥品認證單位如CDE的協助。

 

問:可否分享你有效率工作的秘訣?

 

答:我目前除了接受生策會等單位邀請,也在學校兼課,偶爾回花蓮種種田。過去在行政院長任內,最大的事情就是遇到南部地震,當時壓力確實不小,但也因為有各界的幫忙,讓台南、高雄底等很快就度過難關。

 

我工作最大優點是懂得排解壓力,在科技業界多年高壓環境下,讓我養成工作、生活分離的能力,我不會把壓力帶回家。因為壓力是工作的障礙,工作的時候全心投入,回家後就是完全放鬆,因此即使在高壓的狀態下,我仍能正常作息與睡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