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李祖德:发展生技 快解除法规紧箍咒
(专家观点)李祖德:发展生技 快解除法规紧箍咒 | 2016-08-15 |
【经济日报 2016-08-15 李祖德】
放眼全球趋势,生物科技产业肯定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不论是源自应用面研发的科技迅速创新,或是跨产业、跨领域结合的商业模式等发展趋势,都将为人类的生命与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我认为,在这方面台湾已经取得入场券,但还没真正登堂入室。
且看近年全球生技发展,除农业外,生技产业的发展沿着「全球医改」与「精准医疗」两个主轴延伸发展。其中,大数据应用的全面启动,配合手机医疗系统界面的成熟、生物相似药品生产效能的提升、远端医疗系统完善化的综合效益,促成医疗品质与普及度的迅速提升,以及医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全球医改」有机会向前迈出一大步,未来将可造福更多的民众,增进社会的稳定。
至于影像医学在这几年来的突破性发展,免疫与基因治疗的日趋成熟,甚至对未来生物电子药物所投入的研发能量,都对强化「精准医疗」提供足够的条件。若再加上「互联网+」此一商业模式的灵活运用,这些综合效应将重写人类「健康」与「寿命」的定义。
就因科技大幅进步,生技产业的商机已由过去人类在非常态的病痛阶段,向前延伸到人类在健康与亚健康的阶段,向后则延伸到病痛復原的阶段,这前后两大阶段延伸的商机,吸引了诸如Samsung与Nestle的结合,GSK与Google母公司Alphabet Inc的跨界合作,以先射箭再追靶的积极态度,迎接新的商机。
综论生技产业的竞争趋势,独强型的新药肯定由赢者拿下所有市场,但获利期将普遍缩短。医材因品牌通路的建制成本太高,近期市场销售又以GPO(Group Purchase Organization)新结构型态为主流,将导致产品利润空间保持不易。
至于智能型辅具系统结合远端医疗系统,将会有爆发性的增长点。然而,上述任何新产品都将直接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模式,遭到无可避免的残酷挑战。
总而言之,未来的人类将花更多时间与金钱来维持自己的健康,也将使用更多健康辅具、诊断治疗设备、多元多样新药,以及大数据引导的客製化商业模式,最终将创造生物科技产业无限的商机,进而带来人类高品质、自主自在的幸福生活。谈了那么多,我们还是不得不问一句,台湾的机会呢?
许多人都在问,台湾下个阶段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除了生技还是生技,但如何抓住发展生技的契机就是大哉问。台湾有很好的新药研发、医材开发能力,过去我们的强项是「代工」,但迄今药品仍无能力做到市场通路、品牌。究其原因,是因为台湾市场太小、有关法规过严。市场小逼得产业要向外寻求机会,这是先天性的问题,不必深责,但法规过严,就限制了国际人才与资金的吸纳,这非产业之福。
台湾的新药、创新医材研发能力堪称全球前几名,临床试验的能力更是一流,现阶段,有不少公司在做第二棒、第三棒的研发,产品成熟后转卖给国际药厂,赚取授权金与里程碑金,这是个不错的模式,也值得继续鼓励,但产业总是要往前走,发展品牌与通路应该是目标所在。
借鑑国际,当年台湾跻身亚洲四小龙与韩国比肩,如今韩国在电子与生技领域多超越台湾,值得我们警惕。韩国在发展产业之初,政府大力的鼓励与投资,从代工转向通路与品牌,造就许多全球品牌与科技巨擘,台湾如今只能苦苦追赶。
我认为,台湾要发展生技,已经有很好的製造、临床试验能力,若再加上良好的选题机制,大举的引进国际人才与资金,并且容许更多的「失败」,在亚洲一定能够发光发热。
近几年,我担任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咨议会议委员,也与许多专家交换意见,心中忧喜参半。
许多委员都大力提出办法与建言,但再好的意见仍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执行,联合产业界一起动起来,台湾才有机会。
(作者是环瑞医投资控股董事长、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咨议会议委员李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