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裝置+大數據 引領行動醫療與創新

穿戴裝置+大數據 引領行動醫療與創新
2016-11-04

【工商時報  2016-11-04】

 

寇惠植(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董事/生技暨長照銀髮產業服務團隊指導會計師)、謝邦昌(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大數據、物聯網( IOT)以及人工智慧(AI)和攜帶式裝置的發展,與網路無國界的概念,使醫療相關產業同樣面臨數位化轉型議題。透過物聯網,患者與醫師、患者與各地的患者之間,有了新的數位化鏈結,而建立鏈結關係的便是「數據」。攜帶式裝置與物聯網的應用,也讓醫療設備不再僅僅是醫院裡面大型的儀器與操作面板,攜帶式裝置成為醫療儀器與專業醫護人員的延伸。而這些每日快速產生、大量且類型多樣化的資料,也隨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資料處理,提供醫學研究領域更多深入洞察、加值服務應用分析的機會。

 

穿戴式裝置  提升數據質量與即時性

 

行動醫療應用發展基礎,由於物聯網技術逐漸成熟,行動醫療與健康照護的需求日趨明顯,加上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的問題,以及事前預防勝於事後治療之照護概念興起,行動醫療科技未來將扮演著重要的照護角色,不僅可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亦可提供個人化資訊,協助行動醫療領域的應用。

 

醫療大數據的取得  須兼顧隱私及貼身服務

 

穿戴式裝置和大數據資料處理技術的進步,不僅記錄病患健康狀況相關數據,透過無線通訊技術自動回傳至醫療中心終端,幫助醫生和病患本人即時獲得各項生理監測數據。然而這樣的應用概念,首先所面臨的挑戰便是數據來源的取得,除了有法律和隱私議題需要解決,若要對病患提供完整的服務評估,僅僅有穿戴式裝置的監測數據是不夠的,如何獲取更完整資料來源,達到最完整評估,是目前醫護大數據資料平台極力想達成的目標。

 

智慧型感測裝置  與行動遠端照護相輔相成

 

高齡化社會來臨,改變了人口結構,醫療服務發展轉為以慢性疾病為主,隨著慢性疾病發生率逐漸攀升,相關治療費用也持續增加,因此如何達成早期發現與預防的效果,而達到降低醫療支出的目的,更是目前大家關注的焦點。據國發會最新統計推估,2025年台灣老年人口比重將跨越20%門檻,奔向超高齡社會。透過智慧型感測器與先進的應用工具,進行身體數據的資訊蒐集與管理,將資料回傳到醫療的中央資料庫。更能利用遠端視訊設備、醫療監測、遠距監測介面來觀察病人情況,並針對醫療流程管理進行改善。

 

行動醫療數據、電子病歷、機器學習促成精準醫療

 

大數據資料分析應用於電子病歷與行動感測數據,除了方便醫生與病患使用,更重要的是後端的運算系統,能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計算獲得病人的健康指數,從資料細節中來探究健康指數,發現病患發病潛在因素,從而及時發現問題。隨著智慧感測裝置與電子病歷累積足夠的大量資料,能夠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應用於醫療領域中,然而透過電子病歷與手術後患者的感測數據回傳,藉由機器學習演算法判斷哪些患者具有較高的疾病 復發機率需要再度住院治療的情況發生,使用預測模型讓醫院可以提前預測緊急情況發生,提高治療效果並降低營運成本。

 

新政府目前推動打造的「亞洲.矽穀推動方案」從IT到IOT的全面轉型升級發展計畫中提及:以全球(亞洲)需求導向為原則,結合台灣利基與優勢。全球(亞洲)可能共同面臨問題中高齡化的照護及健康醫療是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我們可以善用台灣過去ICT產業的發展利基,再加上完整醫療大數據的優勢,為照護、醫療及生技醫藥的發展畫一個藍圖,也為台灣下一個經濟奇蹟作努力。我們將目前產業最夯的幾個議題來探討不外乎是:醫療科技、健康照護、數位金融及大數據。而這些議題都是圍繞著大數據的應用,彼此之間可以交互創新產業的發展。。

 

醫療科技及健康照護  越來越智慧

 

傳統上二者結合的產業不外乎是做出一些輔具來改善需要照顧的患者及高齡化的長者,現在加上ICT及IOT後蒐集的大數據,可以將這些醫療科技做得更智慧,提供更好的照護服務。如大家熟悉的穿戴式裝置就有更多可以發展的空間,建置了雲端來蒐集數據,發展出遠距照護及遠距醫療,透過雲端大數據分析,提供醫療照護應用,這必定是未來智慧醫療發展的趨勢。未來照護的發展也將伴隨著機器人的開發有更大的進步;醫療照護機器人將成為數據蒐集的管道,進一步利用這些數據來進行雲端分析可改善照護模式。運用醫療科技可打造一個未來科技的照護環境,這樣的結合將給更多ICT產業發展的目標。

 

結合金融產業  醫療科技更創新

 

數位金融在醫療上除了支付的概念外,結合醫療科技也可以創新產業,運用穿戴式裝置來蒐集的資訊可以給保險公司提供更加個人化的保單及醫療照顧,甚至可以監測保戶健康或鼓勵保戶注意健康來做為預防醫學的一部分,若再加上數據的蒐集及雲端分析,可以為保險公司作為保費訂價的決策,這樣的結合可以為金融產業有更多創新服務模式。

 

健康照護加數位金融  服務客製化

 

銀行金融服務常常也是數據的來源,客戶的消費習慣及與喜歡那些商家及品牌,可以從他的刷卡付費行為做分析,如此的個人化的資料可以做為未來提供健康照護的服務模式量身訂做,讓照護多帶一點人性及溫暖。例如喜歡品酒,未來需要照護時可以適當加入照護的生活中,喜歡旅遊,照護的安排上也可以妥為規畫或給予建議。

 

提到生技醫療產業的連結,一般人想到的都是硬梆梆的科技或帶點銅臭的金融,事實上所有的產業都與銀髮生技醫療產業有相關,例如將營建業結合保險業者建構銀髮宅,網通業也能將照護及輔具業者加以整合構建平台等。銀髮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也應以人為出發點,所以若要結合各產業的發展,另外考慮一些文創思維的加入,發展高齡化生活的文創產業,例如如何照顧自己高齡生活的課程及創建銀髮俱樂部開拓銀髮族多元生活等。

 

由於大數據的發展,人類的生活將有更加突破的進步,生技醫療及銀髮照護產業的未來應該取決於數據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在資訊化的時代中數據是任何產業發展的原料,誰能掌握數據、分析數據及解讀數據,將會是這個產業最後的贏家,所以當產業界在規劃跨足銀髮生技醫療產業的未來方向時,除了在自身的產業上去思索如何聯結外,尚可以進一步的將產品的發展結合大數據及物聯網,創造出跨界發展的銀髮生技醫療大數據產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