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健保不給付 業界籲設獎勵基金
新藥健保不給付 業界籲設獎勵基金 | 2016-09-08 |
【經濟日報 2016-09-08 記者高行】
國內新藥發展迅速,至去年為止,計48項國產新藥陸續通過三期臨床,並取得上市許可,但因欠缺健保獎勵機制,導致國內民眾無法享受這些新藥的健保給付,需自費使用,同時也讓業界深感挫折,在7日召開的「2016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中,業界疾呼政府應另闢財源,成立相關基金獎勵國產新藥。
BTC進入第2日議程,針對政府遲遲無法落實對國廠自主研發新藥與新醫材給予健保獎勵,現場來自產學代表砲聲隆隆,太景董事長許明珠及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聯袂建議,如果政府受限健保資源有限,何不另闢獎勵基金,否則業者永遠看得見、吃不著。
BTC昨日議程聚焦智慧創新高值醫材、藥品轉型創新及健康福祉創新服務三項主題,前二項討論由經濟部次長沈榮津主持,由工業局長完成藥品主題的專案報告後,進入意見交流,其中針對健保獎勵台灣新藥的機制,引發熱烈討論。
多位來自產學的BTC諮議委員對政府效率表示不滿,指去年召開的BTC就正式提出建議,全民健保對台灣研發的新藥與新醫材,應建立鼓勵性的核價機制,對於以台灣為第一上市的新成分新藥給予優惠價格,以利開創國際市場及擴大外銷市場價值,但到現在仍雷聲大、雨點小,遲遲無法落實。
太景董事長許明珠直批,健保署藥物給付委員會委員觀念僵化,對旗下自主研發的抗感染新藥太捷信所核定的健保藥價,竟然比對岸核定的價格低一倍,由於價格偏低,迫使太景隻拒絕健保價格,民眾僅能自費使用。
許明珠表示,能夠體諒健保資源有限,但政府既然要獎勵國產新藥,就必需有所作為,建議在不影響健保支出的情況下,可特別核定基金獎勵國產新藥,不需動用健保預算,促成業界和民眾的雙贏。